這幾年全球都在創業熱潮之中,每個地區都有當地的初創企業生態形成,而香港當然也包括在內。據投資推廣署數字,2017 年全港共有 2,229 間初創企業,較 2016 年的 1,926 間多出 15.7%,亦較三年前多出一倍多。
要在云云初創公司之中突圍而出,並不容易。有統計指初創公司能在 3 年後仍然存在的只有 10%,初創面對的競爭非常激烈,一方面要在商場上勝過傳統企業或其他初創對手,另一方面還要跟其他海內外的初創公司競爭融資機會,初創公司花在改善核心業務的時間確實再多也不夠用。
有一件事是很公平的,就是所有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。手只有一對、腦袋只有一個,初創公司創辦人往往只能把時間放在業務之上,但因此忽略了另一重要的元素:公關。誠然,一家公司的產品沒造好出來,做什麼公關工作都是徒然,不過隨著公司發展到一段時間,就不得不思考媒體曝光的機會。
不要以為騙到記者來就好,這行不通!
但全香港有多達 2,200 多家初創公司,你怎樣才能吸引到記者的眼光?就像選美也不一定要最漂亮的佳麗奪冠,要突圍而出並不需要創辦人有什麼明星背景出身,迎合媒體興趣、把握讀者口味、趕上城中熱話都是板斧。
記者想要有好故事交差,請投其所好
比較起來,創辦人的故事的確更易吸引記者眼球。記者本來就是說故事的人,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讓說書人更容易發揮。如果初創公司本身沒有那種傳奇的故事,那怎樣好好包裝自己的故事就很重要。當然並不是要你騙人自己有粵語長片般的苦情出身,而是要取長補短將能吸引記者的賣點放大。
其實媒體的要求沒你想像中的高,並非一定要什麼 iBanker 或十優狀元創業才有興趣,只要抓著他們的口味就好。像親中報章當然對「大灣區」有興趣,財經報章就比較有興趣在「致富」這話題,副刊記者較關心「生活化」,而港聞可能就較關心「社會責任」。
爭取與海外媒體接觸的機會
說穿了,記者其實大多也只是打工仔,他們希望在每期刊登的版位有一篇好故事,難聽點說,你的公司在三年後還是否存活並不是他們關心的。跟紅頂白是常態,你成功有了第一篇訪問,隨時立即會有三四篇訪問邀約送上門來。好好想一個能吸引記者的故事包裝自己吧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goo.gl/t29wh5